四平戰役紀念館:打造傳承英烈精神的紅色堡壘?
來源:光明網-《光明日報》
作者:李秀峰(四平戰役紀念館館長)
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考察時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,并作出重要指示,這是對全國革命紀念場館的殷殷囑托,讓我們倍感使命光榮、責任重大。
四平,這座從炮火硝煙中走來的小城,在解放戰爭時期,作為東北地區的咽喉要道,因“四戰四平”聞名中外。從塔子山激戰到三道林子戰斗遺址,從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梨樹指揮部到埋葬著10083名無名烈士的四平革命烈士陵園,無不寫滿氣壯山河的紅色回憶,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改造舊中國、為人民謀幸福而矢志不移的奮斗歷程,展示了人民軍隊不怕犧牲、百折不回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。
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這段歷程,2008年3月13日,四平戰役紀念館向全社會常年免費開放。
四平戰役紀念館館內照片 光明圖片
作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,我們充分利用館藏資源,舉辦《四平戰役英烈展》《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專題展》等多個專題主題陳列展覽,讓來館游客重溫歷史、緬懷先烈。我們開展紅色黨性現場教學工作,以史育人、以情感人,帶領學員感受共產黨人忠誠、信仰、擔當、規矩的精氣神,引導學員重溫初心和使命。紀念館每年進行50余次“宣講革命事跡,傳承革命精神”主題文化活動,做戰史報告、講英雄故事、演出文藝節目,還把全市革命戰斗遺跡以點連線,通過參觀展覽、重溫入黨誓詞、聆聽紅色故事等形式,開展主題黨日,加強黨性教育,讓參加活動的黨員經受思想和精神的紅色洗禮。
自2016年以來,紀念館每年寒暑假開展“小小紅色講解員”活動,加強中小學生紅色文化教育、愛國主義教育。在日常開館的同時,我們還創新開展多種方式,拓展宣傳空間。比如,開辦“流動紀念館”,讓英烈精神滋潤人心,更好激發人民群眾愛國熱情。協助多家媒體拍攝《血沃英雄城——四戰四平紀實》《血戰四平》《國家記憶——四戰四平》等戰史專題片;利用新媒體推廣宣介四平紅色資源,讓人們從歷史中汲取前行力量。
《光明日報》( 2020年08月03日 16版)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[ 責編:李宜蒙 ]